成立7年
dom/sub自己的社区

“我想家,但不想回家。”

点击 ➡️ 加入dom/sub ⬅️

spank.sp自己的社区

“我想家,但不想回家。”

“有没有被一句话伤了很久?”

明天就是除夕啦,前几天和朋友们聊了一个问题,问大家今年回不回家过年,没想到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不回。

猫桑公司的小伙伴也有很多不回家的,有的要自己出去旅行,有的和家人一起出去玩,还有的是因为没买到票。

突然发现大家的生活习惯还真的是发生了很大变化。

大学以前总觉得回老家过春节是天经地义,但是在不知不觉间已经习惯了新的过节方式。

所以我们和一些朋友/粉丝聊了聊,讲述了他们各自不回家过年或选择回家的原因和故事

01.

今年春节我没有回家,选择待在了工作的城市。

疫情之后我再也没有回过家。

每当想到回家这两个字,我内心就无比恐惧,我无法面对每天和父母亲密相处的日子。我感觉我无法和他们交流,他们总是忽略我的感受,让我做我并不想做的事。

一旦我不照做,他们就会歇斯底里地骂我,我也时不时会和他们吵起来。

这种交流方式让我好窒息。

我尝试过和他们好好沟通,可就是没有办法做到,好羡慕那些和父母相处得很好的朋友啊。

到底怎么才能和父母好好相处呢?

02.

我在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工作,公司每年春节时都要做和红包相关的活动,到除夕当天晚上的流量会非常大,所以每个岗位都需要留人值班。

临近春节3个月时我们就会开始筹备这个活动,公司会辟出一大间屋子,包括设计、运营、技术在内的100多个同事都坐在里面,各自忙着手上的事情,时不时爆发出争吵或者大笑,经常加班到后半夜。

这样的氛围一直持续到除夕。

到大年三十那天,公司还会请来名餐厅的大厨给大家现场切肉、煮肉,上线前还要拜关公。

我去年其实不一定要留下来,也是因为自己很想体验一下过节时的气氛,就留下来加班了。

除夕那天的场景很热闹,因为其实到上线前夕,准备工作都做得很充足了,不会出什么大问题,因此一群年轻人就在楼里跑来跑去、合影、吃东西,身在那个热闹的现场,平时很严肃的同事也会变得很欢乐。

在公司守完夜,没什么问题的话大家就会简单庆功,然后各回各家。

那时我刚刚来这个城市工作,还没来得及租房,半夜2点多收拾东西回酒店,结果发现根本打不到车,最后幸好蹭到了同事的车。

等到回酒店,气氛一下子变了,从欢乐的氛围回到了空荡荡的酒店,整个酒店只有我一个人。

我上电梯、回房间,打算洗澡睡觉,突然就哭了几分钟。

之前一直不是个恋家的人,和家里的感情也是淡淡的。

那一刻突然觉得,大家都回了家、和家人在一起过年,只有我离家又远、又是一个人,有种既伤感又羞耻的感觉,像陈奕迅的《圣诞结》里唱的,“落单的恋人最怕过节,只能独自庆祝尽量喝醉”。

第二天中午就坐飞机回家了。

今年还没确定要不要留下来,有可能还是要值班,不过如果可以的话,还是希望能回家过年的。

03.

从研究生毕业工作开始我就不再回家过年了,但是会把父母接过来一起过。

不回家的原因,一方面是因为家里老人去世,家乡的春节已经渐渐失去了年味。

小时候非常期待过年,因为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,贴福字春联、放烟花爆竹,还能领红包。

一家人坐在一起包着饺子、磕着瓜子,热热闹闹看春晚,点评各种节目。

自从爷爷奶奶都不在了,我们这一代人也渐渐长大,大家即便聚在一起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操办春节了。

基本上过年就等于打麻将,走亲戚、发红包也是形式主义。

春晚的时候有人在打牌,还有稀稀落落几个人一起看电视,但都各自盯着手机,节目也不像以前那样可以吸引每个人的注意力。

另外就是自己还没有结婚,回家免不了要被亲朋好友问起,老家本来地方就小,走一条街恨不得能碰见5个熟人。

其实父母并没有刻意催婚,但能感受到他们也承受着同辈的压力,所以会有些焦虑,我们也时有摩擦。

于是工作第一年就提议把父母接到上海,没想到他们爽快地答应了。

其实过年期间的大城市很清净友好,没有平日里的堵车和雾霾,也可以带父母逛逛景点,之后,在上海过年的习惯就一直保留了下来。

这几年意外的收获是父母的改变小时候的家庭环境比较典型,父母管教严厉,彼此的了解和交流不多,他们甚至在很长时间里都不知道我的专业是学什么的。

来我在的城市过年以后,他们能真实地感受到我的生活方式,也会观察我所处的环境,彼此都能互相理解更多。

我和妈妈会一起看剧,和爸爸分享新买的书,也会探讨一下最近发生的新闻。

一个很大的感触是,在外过年后,我们都卸下了形式主义的包袱,少了由虚荣心导致的焦虑。

年夜饭不必将山珍海味摆满桌子,三个人简单做几个菜,开开心心也是年;也不必像在家里时一样,正月出去走亲戚要费心打扮,因为会彼此观察身上穿的是什么名牌,比一比谁家的孩子赚的钱多。

父母自己也开始不喜欢家乡的人情世故,不愿意再让我回家。

有些时候,真的是我们低估了父母,其实他们只是因为一直待在旧的环境里,被那个环境所影响,才很难用新眼光看待我们和他们自己。

所以对我来说,把父母接离家乡真的是一个最明智的决定,那也是改变我们相处方式的开始。

更重要的是,他们对我多了一份尊重,因为他们意识到,虽然我还没有成家、建立自己的核心家庭,但是我已经逐渐变成了家里的主心骨。

以前,是家在那里,我要回去;现在,是我在哪里,家就在哪里。

以上。

赞(0)
瘾欢字母圈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dom/sub » “我想家,但不想回家。”

点击 ➡️ 加入dom/sub ⬅️

spank.sp自己的社区

点击 ➡️ 加入dom/sub ⬅️

spank.sp自己的社区

评论 抢沙发

会员遍布全球各个地区

加入我们dom/sub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