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立7年
dom/sub自己的社区

我们为什么会自相矛盾地寻求孤独?

点击 ➡️ 加入dom/sub ⬅️

spank.sp自己的社区

①主动寻求孤独,有时是一种攻击
主动寻求的孤独状态,很多时候和羞耻、内疚等负面情绪相关。
我们首先来简单区分一下羞耻和内疚这两种情感。

羞耻感会让一个人觉得自己存在一些“不能公诸于众”的东西。

它让人趋于沉默,趋于回避人群;内疚感则让人渴望获得他人的原谅,它其实是指向诉说的,需要他人的存在来缓解这种情绪。
因此我们能够看到,虽然我们经常把羞耻和内疚并列提及,但他们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情感。

但它们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,比如说,它们都会带给一个人“自我惩罚”的欲望和倾向。
羞耻感带来的自我惩罚,来源于感觉“自己不值得”,指向自我毁灭;而内疚感带来的自我惩罚,则来源于感觉“自己原本可以更好”,指向自我救赎。
但这两种自我惩罚的倾向,都会以“孤独”这个形态表现出来。

此时,孤独是一种自我攻击。
孤独有时也是对于所爱之人的攻击。

有这样一个案例,一位五十多岁的女性,因为不满于子女纷纷离开家所在的城市,过着极其孤独和抑郁的生活。

期间有很多人试图帮助她,邀请她参加社交活动,但她总是会搞砸。

其实在她的潜意识中,她的孤独是一种对她的子女的复仇。
“我过得不好,我在世上孑然一身,而这一切都是你们的责任。”

这是对他人的惩罚和攻击。攻击的对象除了子女,还可能是父母、爱人等等。

只不过,处在这种状态里的人需要尽快意识到,你的生命太过珍贵,不值得浪费在复仇上。
②你对陪伴的渴望有时也并不是真实的

在孤独中,我们渴望陪伴。

陪伴是对孤独的一种弥补。

那些在孤独中的人总是诉说着他们对于陪伴的渴望。

但人们往往很难意识到,正是我们的潜意识为我们创造出了这样的处境。
比如说,有这样一个朋友,TA总是为远在异地的人心动,而抱怨“为什么身边就是不会出现这样的人”。

事实上,TA因为生活在一个家庭成员之间非常疏离的家庭里,对于人和人之间真实的深入相处感到陌生而不知所措,因此TA的潜意识不允许TA为身边有可能真正发生陪伴的人心动,从而避免了“麻烦”的出现。

距离正是TA心动的前提条件。
皮格马利翁的故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一点。

在原著中,皮格马利翁是一个有才华的雕刻家。

他的妻子叫做Cynisca,她经常不在家。

皮格马利翁出于对与妻子的思念,雕刻了很多以妻子为原型的雕像。

其中,他逐渐对一个名为嘉拉提雅的雕像产生了深刻的感情。

而嘉拉提雅也爱上了他。

有一天,这座嘉拉提雅雕像活了,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女人。

大多数人对这个故事的了解到此为止,但事实上,故事还有后面一个部分。
嘉拉提雅活过来之后,皮格马利翁一开始欣喜若狂。

但很快他发现,事情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好。

一方面他的妻子对嘉拉提雅产生了激烈的嫉妒之情,同时皮格马利翁面对着幻想和真实之间的冲突:嘉拉提雅活过来之后真的是和他想象中完全一样的人么?

最后,皮格马利翁也开始面临着分离和融合的风险。

当嘉拉提雅只是个雕塑的时候,皮格马利翁完全占有着她,而当她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,她就一定程度上从皮格马利翁的占有中独立了出去——他因此就有可能失去她,或者至少部分地失去她。
故事的最后,嘉拉提雅发现她最初作为一个雕塑的状态是让所有人都最为快乐的。

她因此又重新变成了一座雕塑。
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能够很清楚得看到,为什么一些人宁可要一些替代品,或者一些虚幻中的融合,而不要尝试现实的陪伴和靠近。
自恋特质比较鲜明的人,有时会呈现出一种“虚假的独立状态”,从而让自己觉得自己不需要他人,觉得自己能够对自己的情感、对自己的冲动和欲望、对自我中心的整个世界有着全能的控制力。

从这个意义上,我们主动寻求孤独,也是因为孤独保护着我们脆弱的自恋。
这两天的文章也许有些晦涩,因为孤独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情感。

而复杂正是人最真实的样子。

在认识自己和认识人性这件事上,简单确定的答案往往都不是真的。
存在主义哲学家让-保罗·萨特提出,孤独是人类属性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特征,它是被一种存在于人们“找到生命意义的需要”和“对人世本质的虚无的觉察”之间的矛盾所激发的。——不知道你会怎么理解萨特的这句话呢?

我们为什么会自相矛盾地寻求孤独?

赞(0)
瘾欢字母圈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dom/sub » 我们为什么会自相矛盾地寻求孤独?

点击 ➡️ 加入dom/sub ⬅️

spank.sp自己的社区

点击 ➡️ 加入dom/sub ⬅️

spank.sp自己的社区

评论 抢沙发

会员遍布全球各个地区

加入我们dom/sub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