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母圈社交交友

他说:乖,数出来!

点击 ➡️ 立即加入 ⬅️
打开新世界的大门
  

“他对我很好,从不强迫我做任何我不愿意做的事。他总是慢条斯理地等我点头。”

他说:乖,数出来!

他总说:“你怕就躲我后面,我在。”

“他总会问我今天有没有吃饭、有没有按时吃药、有没有梦到童年那些事……我们第一次实践时他甚至连皮鞭都不舍得用力。”

他说:“你以前已经够痛了,我不想再让你受伤”。

“我那天化了很好看的妆,戴了他新买的项圈,怯生生趴在床上等他说:“乖,数出来。”

可是后来……

“和他在一起半年后,我觉得我的心理状态恢复得差不多了,有了重新回去工作的打算。”

他一直劝我:“你是不是太急了?我担心你又会崩掉。”

“我想加入瘾欢”,他和我说:“你不觉得和太多人交谈只会让你更乱吗?你现在的状态还不适合接触陌生人。”

“这两年类似于这样的事太多,他做所有的事都披着为我好的外衣,他无时无刻都在提醒我——我曾经快要烂掉了,是他把我捧起来的。

“那种感觉让我意识到,他爱的不是我现在这个逐渐恢复、会反驳他、会有自意愿的我。而是那个需要他、依赖他、无法离开他的我……”

我在做咨询的时候遇到过好几例“白骑士与受伤Sub”的组合,一开始往往都极度吸引人,却也极易以悲剧收场。

01

白骑士是什么

“白骑士”(White Knight),这个词最早源于骑士文化中的英雄救美典范。但放进BDSM语境中,它却变成了一种特殊的Dom人格模式——他们不以掌控、惩罚、控制为第一目标,而是以“照顾”“修复”“引导”Sub为己任,甚至视其为人生使命。

听起来是不是很完美?可这正是“白骑士综合征”的陷阱,拯救的表象,往往隐藏着控制欲的变体,看似给你自由,实则让你对Ta们的照顾形成情感依赖,真正不能放下的,是Ta们自己的“救世主幻觉”。他们真的这么无私吗?不完全是。

02

背后的原因

为什么“白骑士型Dom”总是想去修复别人?一句话——因为他们往往自己也有未被处理的情绪创伤。

“我无法修复曾经的自己,但我可以通过修复别人来证明——我没被击垮。”

这是一种心理补偿机制,是潜意识的“内在小孩”在主导行为:

1,童年长期缺乏控制感:Ta们也许来自原生家庭冷漠、不被认可的成长环境。于是成年后追求“帮助别人=获得掌控感”

2,从前无法保护自己/别人,于是把Sub当作替代性的自己/从前未能保护的人来守护。“当年没能保护妈妈,但我现在可以保护你”。通过拯救替身来改写个人历史。

3,潜意识羞耻感作祟:于是只在关系中扮演“道德正义者”角色,来证明自己是“有用的”。用过度负责掩盖被需要焦虑。

4,他们不是坏人,相反,他们常常“太好”了,好到把自己卷进所有人的情绪里,再也抽不出来。

03

白骑士的五种分类

1,共情力高 + 细致照顾

这类Dom往往对心理学有兴趣,甚至有些是心理咨询相关专业。他们会用专业术语分析Sub的问题,但要注意不要误将爱与疗愈混为一谈。

而有些人表面运用专业心理学知识,实际进行未经授权的“野路子治疗”。(真遇到过这样的)包括但不限于要求PTSDsub反复讲述自己的苦难经历,美其名曰“暴露疗法”,实则满足自己的窥探欲。

2,自我投射型

表面温柔,内核焦虑。喜欢Sub说“只有你能帮我”“你让我变得更好了”。关系中逐渐从“照顾者”变成“救世主”,然后把Sub当成证明自己价值的载体。当Sub开始独立,或者质疑他的方式时,Ta会极度失落,甚至强烈情绪波动或崩溃。又或者对方没有积极改变,Ta们就会陷入“我已经做了这么多,你还是不够好”的愤怒。

3,情感操控型

这种类型最容易伪装成“好Dom”,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所有需求来成全对方。喜欢一开始“拉你出泥潭”,然后慢慢“设限”。会用“你怎么可以怀疑我”来绑架Sub的表达自由。

特别喜欢将自我牺牲神圣化:“我可以不吃不睡但是你必须按时吃饭”。心理学称之为“受虐型利他”,通过过度付出来确认自我价值。就像总把牛排让给别人的妈妈,最后全家都欠她一顿饭。

4,偏执型

Ta们很容易在关系中制造让对方“情感依赖+否定自我”的模式。Ta们需要一个永远“有问题”的Sub来维持自己的价值感,一旦Sub自我修复得差不多,Ta 们就会下意识“搞点事”让你再次受伤,好让自己能继续当你的拯救者。好比先弄坏你的玩具再帮你修好,还要求你感恩戴德。

5,平衡型

敲黑板了啊各位,BDSM中的白骑士型Dom并不全是病态的。是的,也存在健康的白骑士类型,通常被“平衡型白骑士”。这类Dom在帮助和引导sub的同时,不会过度依赖“拯救别人”来满足自身的需求。Ta们会真正关注sub的进步,而不是仅仅享受被需要的感觉。

Ta们懂BDSM关系中的引导和“专业心理治疗”的界限,不会越界扮演心理医生。

Ta们更不会通过情感勒索“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,你怎么能……”来维持关系。

04

那未必是爱

一个白骑士型Dom,往往对那些有创伤、有依赖性、情绪不稳定的Sub有天然吸引力。

心理学上称之为“创伤镜像吸引”。创伤个体通常会本能地寻找能够“容纳”自己混乱情绪的人。而白骑士型Dom则往往有某种“拯救创伤他人=自我价值”的潜意识结构。

有一些sub渴望有人看见Ta们的伤口、有人能“把Ta们从混乱里带出来”、有人能在Ta们情绪爆炸时依旧不离不弃。白骑士一出现,这些Sub就会产生一种“我终于被接住了”的错觉。

他们不会催你,不会逼你,不会推你去面对你不愿意触碰的部分,他们温柔而耐心,但也让你停在了原地。

而白骑士看到Sub的脆弱,也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投射——“我必须救她/他。”

于是,他们“互相触发”了彼此的伤口,也“互相喂养”了自己的幻觉。

直到有一天,Sub变好了,Dom突然空了。

他意识到:“她不再需要我了。”然后崩溃、抽离、或……寻找下一个需要被拯救的人。

请你分清楚——Ta是在引导你,还是在塑造一个“离不开他”的你。真正爱你的人,不会让你一直依赖,而是教你拥有选择自由。他不是坏人,但他不是你要的那种爱。他只是刚好需要一个“证明他还有用”的你。你不需要被拯救,你只需要被平等地接住。

05

白骑士dom的自救之路

1,识别“拯救欲”不是爱,而是创伤的投射。你要问自己:我为什么非要“改变”这个人?如果Ta一辈子都不变,我还会爱Ta吗?

2,建立清晰的情感边界。不要把Sub的每一场崩溃都当成自己的战役。你是Dom,不是Ta的心理医生,更不是Ta的全部人生支点。

3,拒绝“情绪劳务剥削”。不是所有情绪都值得你买单。关系是双向流动的,不是单方面给出。

4,允许关系中有失败和局限性。有些人你救不了,有些关系不是你没努力,是Ta本来就不想站起来。

5,时刻问问自己:“当sub变得独立时,我能不能真心祝福?”

06

写在最后

如果一段BDSM关系,以“你必须只能等着我来拯救”与“我只能依赖你”为基底,那么无论最初多动人,最后往往是互相消耗、彼此内耗。

而关系终止的那一刻,双方才会意识到:没有一个人疗愈了自己的痛,却因为对方又痛了一次。你们都成为不了彼此的岸,却成了彼此难渡的河。

真正健康的BDSM 关系应该是让下位者的脆弱被看见,而不是被利用。让下位者的力量被接纳,而不是被神化,最终实现两个灵魂的相互映照,而不是两个残缺自我的拼凑缝补。

我们都曾想当一个能帮助别人的人,但真正的帮助就像教孩子骑车——最终目的是放手,而不是永远扶着。

点击 ➡️ 立即加入 ⬅️
打开新世界的大门
  
赞(0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告解室 » 他说:乖,数出来!

评论 抢沙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