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第一次接触BDSM,是某个半夜刷到了圈子的视频。那一晚我彻底失眠了,像发现了世界的另一个入口。”

“我一直都没有办法谈正常的恋爱,我不喜欢那种被宠成公主的感觉,别人一上来就太温柔、太殷勤了。很多人约会没几次就开始问我吃饭没、穿暖没,我整个人直接陷入一种社交疲劳。那种过度的温情、碎碎念的关心,对我来说不是爱,是噪音。”
“我一直都觉得是自己有问题,直到我看到了姐姐的视频和公众号。”
“我看到有人写自己喜欢被打PP、喜欢被羞r、只有被命令才能感觉到安心……听到yinhuan说有些人做了下位者,是因为终于可以停下对世界的高度警觉……”
“我第一次感觉到,那些我一直以为的不正常的情感,其实在这个世界里,是有人理解的。”
“于是我下载了几个小众软件,在简介上写:刚接触圈子,想慢慢了解。”
“在里边聊了一个月左右,我甚至有了退圈的打算。骚扰我的消息满天飞,能正常说上几句话的人都是奢侈。”
“好不容易遇到了几个文明一点的,我都用非常礼貌地语气去请教我不懂的问题,或者真诚地表达我的爱好和看法,换来的大多都是“别看看小说就觉得自己是sub了、你这不叫圈里人好吧……我入圈10年了,你这根本不叫真的喜欢……甚至更过分的会说:都进圈了还装什么?玻璃心就别玩。”
“我本来只是想找点同类,却觉得自己好像不配入圈一样。那时真的不敢再提这些词,我觉得是不是自己自作多情了,直到我发现瘾欢。”
“其实我加入的时候没有抱着太大的希望,在群里我也一直是潜水的状态。瘾欢每天都有一个每日讨论话题——都是群内群友真实遇到的问题,当然是匿名的。”
“我观望了一周左右,发现这里的氛围和外边的平台完全不一样,没有人发yellow图,没有人冒犯我,也没有人通过资历压人,反而都在认认真真地回答问题。于是我终于鼓起勇气问了一个问题,也得到了大家实实在在的建议。
“在这里我的感受,就像群友们经常在群里发的表情包一样”
以上投稿来自“小D”(已化名)。
看完了小D的话我一方面让我觉得欣慰,一方面让我在思考这两个问题:
“到底谁才算“圈内人”?
“又是谁在给“圈子”设门槛?
01
圈内警察
鄙视链,在哪里都存在。BDSM圈当然也不例外。
你有没有遇到过某些圈里的老鸟嘴上说是“引导新手、教你知识,然后引用一堆英文缩写、历史典故、DSM术语,再问你:“连xx都不知道?你也敢说自己是圈里人?”
实际他们的目的就是用术语黑话制造知识壁垒。在列举高难度边缘玩法,用“技术壁垒”吓退新人。圈内人这三个字到底不再是身份的确认,变成了傲慢的开场。
还有些人会用“为了保护圈子不被污染”的理由说:
“小屁孩也想当dom?”
“只有能接受24×7的才是真的下位者。”
“只玩轻度play的都是伪的。”
“你的玩法太低级了……”
“心理控制才是最牛的,肉体play都是菜鸡互啄。”
“真正的m应该……”
“你这根本就不是纯sub”
“这点疼都受不了?你根本不是圈里人。”
“要感情基础?你这样的还是好好谈恋爱去吧。”
而这些,看似是“在捍卫圈子纯洁性”,实际是构建鄙视链金字塔,把自己的偏好包装成行业标准。要么就是利用信息差,对新人进行PUA以达到自己的目的。
你有没有发现,那句“你不是圈内人”最常被用在什么场合?
1,当你提出异议,指出某个圈内现象可能不太合理时。
2,当你表达自己的底线、情绪和不适时。
3,当你和他们的“玩法正统”不一致时。
这句“挡箭牌”是如此高效,它既可以让对方失去立场,又能迅速回避自我反思。毕竟,“不懂圈的人没资格质疑我”,是多么方便的一种推脱。
02
没有人有资格垄断“正统”
BDSM从没有过全球性权威组织,这本来就是每个人自我实践的领域,谁来发“准入证”?
所谓圈内人的资格认证,不过是某些人自建的精神贵族城堡。一些荒诞的标准,不过是想通过设立门槛来巩固自身的权威地位。
当我们在反对主流社会对圈子的污名化时,自己内部却复刻着同样的歧视结构。定义别人只会暴露无知,BDSM的核心本就在于对多元可能性的探索,而不是复刻某种标准答案。别让身份审查盖过了人性理解。
我始终相信,BDSM不是某种“只有圈龄深的人才能解锁”的秘密组织,它是每个人都能用身体、情感与认知去亲自体验的旅程。这是一场你与自我欲望之间的对话,不是“谁认可了你”的门派修行。
玩过100个play,但从未真正尊重过一个人界限,算“老师”吗?在圈里10年,但一直对新手PUA、操控情绪算资深吗?圈龄长,不等于理解深。玩得野≠“玩得好。BDSM的本质是探索,而不是入门考试;是彼此接纳,而不是论资排辈。
但当“你不是圈内人”变成一种“评价你是否配进入圈子的口号时,我们就已经忘了这个圈子最初的模样:是探索、是包容、是彼此尊重、是不定义中的定义。真正的问题不是“圈不圈内”,而是我们有没有办法:在差异中看见人,而不是在标签中抹杀人。
03
你有没有忘了来时路?
所有老玩家都曾是萌新,如果你看到某个人说的话不对,可以去讲方法、讲结构、讲风险,而不是马上挥出标签:“你不是我们的人。”别把后来者拒之门外,也别忘了,你曾经也只是一个“圈外人”。真正成熟的“圈内人”,不是用资历来封闭,而是用经验帮助新人不踩坑。我的经验可以让做一个更好的翻译者,而不是守门人。当我们在打破社会偏见时,不该用新枷锁替换旧枷锁。
当然,我并不是说,圈子就不该有任何界限。边界,是为了保护彼此的安全;而壁垒,是为了维持某些人的优越。比如你不愿与新手做play,是你的边界,但你因此嘲讽那些新人小白或者是选择与新人小白建立关系的人,就是壁垒。
这世界本来就已经给“不一样”的人足够多的冷眼和指责了,为什么我们还要在小小的BDSM圈子里重复一次?
04
我是圈内人?还是圈外人?
你是不是也曾因为某个“老圈人”的一句话而不敢再提起自己的想法?你是不是也因为觉得“自己不够懂”,就把疑惑和不适都咽下去?
85%的新人都遭遇过“资历羞辱”,如果你曾经因为不懂术语、不知道玩法细节、或者不擅长表达欲望,而被圈内人羞辱——我想告诉你你可以是刚入圈的、朦胧的、柔软的、甚至是胆怯的。你今天不懂SSC,没关系,你可以学。你接受不了24×7没问题,这都是你的选择。你接受不了杏,也可以被尊重。圈龄,不等于格局,玩法强度,不等于人品高度。我们共同的身份不是圈内人或者圈外人,而是“人”。
把寻找圈内人换成寻找同频的人,寻找契合的人而不是持有圈内身份证的人。那些要求你自证血统的人,往往自己才是文化的吸血鬼。他们不是在教你规则,而是在要求你臣服于他们的规则。在这个标签泛滥的时代,或许我们和你需要的是摘下所有面具的勇气。我们可以是“圈内人”。也可以是“不同的人”。
05
写在最后
最后我想再多说几句:圈子不是一个审判所,而是一座城市——有市民、有游客、有建设者、有清道夫。别再用“你不是圈内人”来否定他人的探索,因为每一个在这里愿意认真了解、真诚实践、不断反思的人,TA就是BDSM文化的一部分。
最新评论
矫情
写的真好
感动
最近遇到这样一个主,很绅士
是真实的故事吗?
写的真的好啊
遇人不淑,看得我好难过。
第二种不就是我嘛? 我还以为dom要进行第一种。。 怪不得女生比较听我的话,潜移默化的进行了d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