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母圈社交交友

童年有严厉的妈妈,成年后更容易成为S还是M?

点击 ➡️ 立即加入 ⬅️
打开新世界的大门
  

SM人群的性格形成,往往与早期创伤紧密相连。

童年有严厉的妈妈,成年后更容易成为S还是M?

许多特殊性偏好背后,埋藏的是童年时期未被看见的情感伤口。心理学中的“创伤代偿理论”指出,童年经历过失控、虐待或情感忽视的人,可能在成年后通过掌控他人(S倾向)或主动服从(M倾向),来重建内心的秩序与安全感。

前几天在西安与同好交流时,我发现几乎每个人都谈到了童年。很巧的是,他们童年里都有一个严厉的母亲,而他们的属性却不尽相同——有S,也有M。

这就引出一个问题:一个从小在严厉母亲影响下成长的人——比如总被批评、否定,甚至控制人生选择——这种环境会如何塑造他成年后的性偏好?

先别急着看分析,凭直觉判断一下:如果童年有个严厉的妈妈,他成年后更容易成为S,还是M?

更可能成为 M:熟悉的痛苦,也是一种安全

“被骂惯了,挨打也正常”

如果从小被母亲贬低——“你什么都做不好”,他可能会逐渐内化这种评价,觉得自己“不配被温柔对待”。成年之后,他可能会不自觉地寻找类似的关系模式,例如在SM中扮演受虐角色,通过被羞辱、被控制,重复童年熟悉的痛苦。这种痛苦虽然难受,却因为“早已习惯”,反而比“被温柔对待”更让他感到安心,至少他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。

“控制权?我早就放弃了”

严厉的母亲常常替孩子做决定:“你必须选这个专业”“你必须和这样的人结婚”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老陈可能从小就学会了服从。成年后,他可能在SM关系中延续这种被动模式。不是因为他喜欢痛苦,而是因为“听别人的安排”对他来说更轻松,也无需承担选择的后果。

“我越痛苦,越觉得像在掌控”

心理学中有“强迫性重复”一说:人会无意识地重复痛苦的经历,试图通过主动掌控结局来修复过去。例如,小时候反抗母亲只会招致更严厉的责骂,而成年后,他可能通过主动要求被惩罚,来获得一种“这次是我选的”的控制感,从而缓解童年那种“完全无力”的绝望。

也有可能成为 S:把过去的痛苦“还回去”

“你当年怎么对我,我现在就怎么对你”

如果小时候在被母亲严厉管教时,内心曾暗暗发誓“等我长大了,也要让你听我的”,那么成年后,他可能通过扮演S角色,模仿母亲的行为模式。这不是因为他享受伤害别人,而是通过“控制他人”来暂时摆脱当年被控制的无力感,实现一种心理上的“以牙还牙”。

“感情太麻烦,命令更简单”

严厉的母亲往往不擅长表达爱,常以“我骂你是为你好”代替温情。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,可能难以建立健康的情感联结。成年后,他可能通过S角色将关系转化为“规则游戏”——“你必须按我说的做”,从而回避真实情感的交流,因为情感对他而言既陌生又危险。

“我越骂你,越觉得自己强大”

少数情况下,也可能通过贬低、控制伴侣来掩盖自卑。例如,在职场上失意后,他可能会想:“既然我在外面没地位,至少在家里我能说了算。”这类S行为,本质上是用权力掩饰脆弱,就像被抢走玩具的小孩,通过欺负别人来证明“我不弱”。

关键区别:是“享受痛苦”还是“逃避情感”?

更可能是 M:如果他说“被羞辱时我觉得安心”“疼痛让我忘记现实压力”,说明他正在通过受虐重复童年模式,用熟悉的痛苦对抗焦虑。

更可能是 S:如果他说“控制别人让我觉得自己有价值”“我不需要感情,只要服从”,说明他正在用支配行为防御内心的脆弱,避免暴露真实的自我。

结论:为何老陈更可能成为 M?

尽管两种路径都有可能,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,老陈更可能发展为M。原因在于:

1. S的核心动机是控制欲,而长期处于被控制状态的老陈,缺乏支配他人的心理资源与内在动力。

2. S常通过施虐缓解自身压力,而压力根源在于被贬低,而非对控制的渴望。

3. S的童年虽也可能缺乏安全感,但处境更倾向于“被动接受”,而非“主动控制”。

说得更直白些:从小被管得太死、压抑得太深,导致他既没有学会主动掌控,也没有从掌控中获得过积极体验,反而对权力抱有本能的抗拒或陌生感。

在他的潜意识中,“主动掌控”可能会触发被否定、被惩罚的痛苦回忆,因此他会下意识地避开这类行为。成为一个S需要掌控的自信与经验,从小被剥夺了所有练习的机会——他连掌控自己都没学会,更遑论掌控别人。

最终结论:老陈更可能成为 M

其核心动机,是通过受虐行为缓解长期压抑的痛苦、寻求深层的情感联结、暂时摆脱社会角色的压力,甚至可能在生理层面形成对疼痛的依赖。

这一倾向,反映了“创伤代偿”“情感依赖”与“权力反转”之间复杂的心理互动,也揭示出SM行为作为心理补偿机制的潜在功能。

M行为,或许是一种心理自救。

就像他用自己的方式,把小时候缺的爱与自由,一点点补偿回来。如同一个人童年没有玩过玩具,长大后会疯狂地买——不是玩具有多好,而是他想把那个小时候的自己,重新养一遍。

我还想补充一个来自我个人观察的观点:

如果一个S表现出明显的共情缺陷、道德感薄弱,在SM行为中完全隔离情感,或无法与M维持平等尊重的关系,那极有可能,他的S倾向是通过观察与模仿习得的——他只是在复制施暴者的行为模式。

如果你遇到这样的S,请尽快远离。

点击 ➡️ 立即加入 ⬅️
打开新世界的大门
  
赞(0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告解室 » 童年有严厉的妈妈,成年后更容易成为S还是M?

评论 抢沙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