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是七夕节,我和先生出去逛了逛,路灯温柔,玫瑰随处可见,牵手散步的情侣、抱着花束笑眼弯弯的女孩……我们又去了我们几年前的七夕节,一起去过的一家店。其实几年前的今天我的状态非常糟糕。当时,我和我先生才刚在一起没多久,表面上我一切正常,甚至在工作场合还挺强势自信的,但其实我心里自我配得感非常低,我知道我内里已经虚透了。我总觉得自己不够好,不会有人长久地喜欢我,那种惶恐在节日的氛围里被无限放大,直到他察觉出我不太对劲,我才特别忐忑地说出了真实想法。我讲语无伦次,特别怕他觉得我矫情、想太多。但好在,他听懂了。他没有打断我,没有敷衍我,而是认真地、安静地,听完了我所有的不安。

我总是在想他为什么对我这么好!他到底喜欢我什么?等新鲜感没了,他就会发现我其实很差劲,就不会再这样对我了?先生听完之后,特别认真地回答了我,他从头到尾细数了一遍我的优点,有些连我自己都不觉得那算是优点。他很坚定地说:“因为你值得,只是你自己还没发现。我只是在当你的镜子让你看清你自己而已。
和他在一起的这些年里,当我在工作上遇到挫折了,怀疑自己的能力的时候,我先生会告诉我“能做到这步已经很厉害了”。他不会敷衍地说“没事的”,而是真的看着我眼睛,告诉我具体哪里做得好,为什么值得肯定。当我觉得自己不好看、容貌焦虑的时候,他也会特别认真地告诉我:“你真的很漂亮。”他不是随口一说,甚至会列举出很多细节。
每一次我自我怀疑时,都是他在一遍遍肯定我。这么多年,我是在他的表扬声里里边慢慢成长的,从勉强接受到半信半疑再到终于内化了。他很真诚地说了太多太多遍“你很好”“你真棒”,多到我的大脑终于相信了这是真的。神经科学说重复21次可以重塑一条神经通路,我感觉他至少说了两万一千次……语言重复是有力量的,尤其是当它来自你深爱也深爱你的人。然后突然某一天,我发现我好像真的变得自信了,不是装出来的那种,而是由内而外地长出来的自信。这是一个缓慢又静悄悄的过程,但确是根本性的,他从来没有催我快点长大,而是耐心地帮摇摇欲坠的小树慢慢扎根。
上一期我写了Sweet Talk的话术教程,但我越来越觉得,它的影响远不止于BDSM实践。它其实是一种更深层的沟通和情感支持方式,可以用在亲密关系、职场管理、家庭关系甚至自我对话中。再多的话术模板,背再多的万能公式,也没办法让你真正掌握它,想说好Sweet Talk,首先要理解它背后的心理学原理。只有当你明白“为什么这样说会有效”,你才能用得自然、真诚,而不是显得刻意或者机械。
Sweet talk教程——我先生到底称呼我什么?
Sweet Talk心理学原理
1,当我们听到别人的赞美和肯定时,大脑就会开始释放多巴胺。而在BDSM的中,这种多巴胺的释放效果还会被放大,效果可能比平常要强烈好几倍。因为当一个人自愿把自己放在脆弱的位置上时,大脑会对奖励信号格外敏感。这时候的下位者,就像是一块海绵,迫切地需要而且更容易吸收外界的认可和关怀。这就像一个饿了一整天的人,哪怕只吃到一碗泡面,也会觉得是绝世美味。
2,在BDSM关系中,当下位者鼓起勇气展现出脆弱的一面,并因此获得来自上位者的语言奖励时,那种感觉非常特别。就好像你终于敢把最真实、甚至自觉不够好的部分交出去,而对方稳稳地接住了。
当有一个人,在你觉得自己最不完美、最不堪的时刻,依然坚定地肯定你、接纳你,那种感动真的是无可比拟的。它超越普通的赞美,因为它发生在你最没安全感的时候,你在狼狈时有人告诉你:你很好,哪怕这样也很好。那种感动是无与伦比的。这一切发生在双方协商同意、自愿构建的权力交换框架中,满足了人类对深度连接、被真实认可和超越日常体验的深层渴望。那不是普通的社交肯定,而是在一个高度信任、角色清晰的关系中,彼此给予的情感礼物——它让我们体验到被完全接纳是什么感觉,也让我们渴望被这样深深地“看见”。
3,在人与人之间的深度连接中,信任往往不是凭空产生的,它需要我们敢于展现脆弱,也愿意接住对方的脆弱——尤其是在BDSM这样强调权力交换的关系中。布琳·布朗博士有一场关于脆弱性的TED演讲特别经典,她认为,拿出真实的自我来面对他人,是一件非常需要勇气的事,但这也是走向真正深度连接的必经之路,只有当你愿意放下防备,才有可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信任和亲密。
而在BDSM的关系中,这种脆弱的展现,是在双方协商和同意的前提下发生的。下位者自愿表现出脆弱的一面,另一方用责任和温柔接住,这个过程本身就在不断加深彼此之间的信任。当下位者第一次跪在上位者面前时,内心很可能会充满不安全感。这个时候,上位者的回应就极其关键。比如一句:“你很勇敢,这份心意我特别珍惜”——瞬间就能把她的不安全感转变成被接纳的感动。这样的互动,会逐渐建立起一个信任的良性循环,每一次脆弱的呈现都被妥善承接,下一次就更容易打开自己。
这种信任不是盲目产生的,而是通过一次次的小测试逐步建立的。就像ta第一次试探着叫出某个称呼,或者ta第一次尝试某种指令——双方都在观察对方的反应,慢慢确认“这里是安全的”,而Sweet Talk,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工具。一句及时的“乖,你真的做得很好”、一声温柔的“我相信你”,都能在关键时刻巩固信任。
4,在认知行为疗法里,有个方法叫做“认知重构”,意思是通过改变你对一个情境的理解,来改变你的情绪感受。就像小时候摔疼了,妈妈对着膝盖吹一口气,说“痛痛飞走啦”——话并没有让伤口消失,但却让你觉得真的没那么疼了。比如说,把“我不敢尝试新东西”重新解读成“我做事比较谨慎”。这一下就把自我批评变成了自我接纳,心态从“我做不到”转换成了“我在用我的方式应对”。事情没变,但你看它的角度变了,整个感受就完全不同了。
而Sweet Talk其实常常在不知不觉中用上这招——它借助认知重构,把对方要做的事情重新定义成一种奖励或者特别待遇,而不是任务或负担。比如本来该说“你去把这件事做了”,却讲成“只有你能做得好,交给你我特别放心”,听起来就不是命令,而是信任和认可。
那在BDSM的实践中我们也可以举一反三,比如把:“你现在必须去做……”换成“好孩子,为了去做到它”。
5,Sweet Talk能够通过语言暗示,悄悄激活我们内心特定的社会角色。就像按下了一个开关,某些词语或者称呼能瞬间让我们进入某种状态。比如:当一个人被叫做“好孩子”的时候,ta常常会在无意识中启动和“孩子”这个角色挂钩的行为模式——变得更愿意接受指导、更期待被表扬,也更容易顺从。听到“小朋友”就会不自觉地想表现得乖巧一些。
同样的,当上位者用“我的小宝贝”、“小奴”、“乖狗狗”这样的称呼来叫下位者时,下位者也会下意识地进入那个被照顾、被掌控的角色——这其实就是一种身份上的确认。双方都知道接下来该用什么方式互动,权力关系也在这些亲昵的称呼里被一次次强化。这种角色的激活通常是自动发生、自己都察觉不到的,你自然而然打开了对方的行为开关,正因为如此,Sweet Talk成了一种非常微妙的权力实践方式。
这种心理暗示的力量非常强大,甚至能让人在长期的关系中,慢慢把这个被赋予的身份融进对自己的认知里。就像我先生重复了太多遍“你很好”之后,我真的开始相信“我好像也没那么糟”。同样的,下位者总被叫“我的乖gg”,ta也逐渐接受了这个身份设定——语言用久了,是会一点点重塑我们对自己的看法的。
6,正向强化:当下位者完成一个指令之后,如果上位者立刻用语言给予肯定,比如夸“真棒”或叫一声“乖孩子”,下位者的大脑就会快速释放多巴胺,不断强化“顺从就会得到认可”这个条件反射。
这其实和行为心理学中“正向强化”训练小动物的原理是一样的。都是通过即时、正面的反馈来鼓励某种行为再次发生。区别只是,下位者是自愿参与进来的,而且她在这种互动中获得的不仅是行为反馈,更是情感和欲望上的双重满足。
7,心理学里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,叫做“巴甫(fu)洛夫的狗”。这个实验你可能也听说过,每次给狗喂食前就先摇铃,久而久之,狗只要听到铃声,就算没有食物,也会开始流口水。这说明,一种原本中性的信号(铃声),可以通过重复的配对出现,最终引发强烈的生理反应。
在BDSM的互动中,Sweet Talk就扮演着类似那种“铃声”的角色。当下位者一次又一次地在特定情境下听到Sweet Talk,ta的身体和心灵就会被悄悄“条件化”,把那些话语和臣服带来的愉悦感紧紧绑定在一起。
比如每次ta表现得顺从或者被认可的时候,都能听到“好孩子”、“你真乖”这样的话,久而久之,这些话一出现,ta几乎会自动地进入一种安心、满足甚至渴望被引导的状态——就像巴甫洛夫的狗听到铃声一样,情感和身体的反应已经先于理智被唤醒了。
8,投射效应:这其实很常见——就像我们听情歌听到流泪,其实是因为你把自己的故事和情绪投射到了那首歌里。你听着听着,就觉得它唱的是你的人生、你的遗憾、或者你没能说出口的话。当下位者听到上位者说Sweet Talk的时候,也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期待和渴望投射到那句话之中。
同样一句“好孩子”,听的人不同,内心掀起的波澜也完全不同——有人听到的是认可,有人听到的是被占有,还有人听到的是终于被看见的感动。这句话就像一个空的容器,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经历、情感和需求,往里注入独属于自己的解释。小时候很少被肯定的人,在这一刻仿佛被重新温柔地接纳了,那句“真乖”补上了多年前缺失的那句表扬。而对那些有强烈顺从欲望的人来说,ta感受到的是权力交付被接纳、角色被确认的满足。而对那些极度渴望被爱的人来说,好像透过这句话,ta终于确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、是被牢牢接住的,哪怕只是片刻。
9,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,有些事越是禁止,反而越让人心动?就像小时候妈妈越不让吃糖,就越觉得那颗糖好吃。这种“禁果效应”其实深植于我们的心理机制,越是不被允许,越是让人想要试探。禁忌就像一扇标着“禁止入内”的门,反而会激起人的好奇与想象,让人忍不住想推开看看后面到底是什么。放在日常社交中,像“服从我”、“你属于我”这种话可能带有负面含义,但在BDSM经过双方协商同意的情况下,这些话却被赋予了全新的、积极的含义。而这种对日常禁忌有意识的、安全的打破,本身就会带来非常强烈的心理体验。神经科学的研究也发现,“越界”本身就能带来快感——不是因为它正确,而是因为它新鲜、刺激,让我们从日常惯例中短暂地解脱出来。
正因为如此,Sweet Talk就成了一种被允许的、“合法”的越界方式,让参与者能在安全的前提下,体验禁忌所带来的快乐。
10,从依恋理论的角度来说,我们每个人天生就有依恋的需求,渴望被在意、被珍视、被保护。这种需求就像一种本能,从我们还是小婴儿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,它深深扎根在我们的天性之中,让我们一生都在寻找一个能够安心依靠的人。让我们不断寻找那个可以安心依靠的人。
你还记得小时候躲在爸爸妈妈身后的感觉吗?那种有人替你面对外界的安全感,是每个人内心最深处的渴望。即使长大成人,那种“有人可以依赖”的感觉依然是我们情绪稳定的重要来源。英国心理学家约翰·鲍尔比所提出的依恋理论就指出,这种对安全感的寻求会一直跟着我们,贯穿整个人生。它不是幼稚或不独立的表现,而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运作方式之一。
在一段健康的BDSM关系中,上位者某种程度上就扮演了下位者的“安全基地”,再独立要强的人,偶尔也会想放下担子,安心地去信任一个人。而Sweet Talk 它唤起了我们心底渴望被认可、被呵护的那部分需求。一句“好孩子”、一声“有我呢”,不只是语言,更是一种情感上的确认。
不容忽视的Sweet talk
我始终认为就算放在日常生活里,Sweet Talk的用处也特别大!它不只是特定关系中的技巧,学会用语言去肯定伴侣的脆弱,主动营造安全感,不管你们是刚在一起,还是已经相伴多年,这些技巧其实适用于所有亲密关系。任何一段健康的关系,都需要一定程度的信任和情感上的安全感,这是人与人能够真正靠近的基础——你知道你可以做自己,不会轻易被批评或拒绝。
当对方犯错的时候,一句“没关系,我们一起来解决”能立刻让气氛缓和下来。当孩子不敢尝试新事物时,妈妈说“妈妈相信你可以的,我会在旁边陪着你”比“这有什么好怕的”有效得多。当朋友对自己缺乏信心时,你说“我认识的你可是很优秀的,记得上次你……(通过具体的事例肯定对方)”比简单说“要自信”更有力量。哪怕是在职场中,当你作为团队领导,真诚地肯定成员的努力也非常重要。一句“大家这段时间真的辛苦了,你们的付出我看在眼里”,人都是渴望被看见的,不管在什么关系中。
话语的力量,从未被真正低估过。有些声音,是灵魂的栖息地。七夕的浪漫,当然值得纪念。可我更眷恋的是,浪漫之后的每一天,都是爱在不断发生的证据。
一句迟来的“七夕快乐”送给屏幕前的你,也祝你在未来的每一个寻常日子里,遇见那个人:Ta在节日的喧哗中承诺永远,也在寂静的日常中,始终握紧你的手。
最新评论
矫情
写的真好
感动
最近遇到这样一个主,很绅士
是真实的故事吗?
写的真的好啊
遇人不淑,看得我好难过。
第二种不就是我嘛? 我还以为dom要进行第一种。。 怪不得女生比较听我的话,潜移默化的进行了dom